七个生发阳气的穴位,每天揉揉,延年益寿!
阳气不足,人就会生病。
阳气完全耗尽,人就会死亡。
很多老人熬不过冬天,熬不过夜晚,因为这些时辰人体的阳气最弱。
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,是人体生殖、生长、发育、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。
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里说:阳者卫外而为固也,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,这种能力就是阳气。
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,如果天空没有太阳,那么大地都是黑暗不明的,万物也不能生长。
所以天地的运行,必须要有太阳。 《黄帝内经》说: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,则折寿而不彰。所以,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。 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,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。 阳气来源 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,所谓得阳者生,失阳者亡。 阳气越充足,人体越强壮。 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、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。 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,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。 《内经·灵枢》上称:人到四十,阳气不足,损与日至。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。 现代人由于工作及生活的严重压力,或其自身所有的不良嗜好,常常会出现浑身无力,精神疲乏,失眠健忘,脾气暴躁等亚健康症状,甚至有的女性不到四十便提前进入更年期,这些疾病都是由于阳气消耗过度所致。 那么怎么样能快速提升人体的阳气呢,下面介绍几个穴位,常常点按有奇效! 百会生“头阳”
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,为督脉要穴,刺激此穴,能打通阳经,充盈脑中阳气。
中府穴生“肺阳”
肺阳不足常表现为呼吸不畅,胸闷气短,咯痰清稀,易感冒等症状。治疗应振奋肺中阳气,可点按中府穴。
中府穴(两手叉腰,找到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,然后垂直向下一肋骨即是)为肺经首穴。刺激此穴能有效补充肺中阳气。
神门穴生“心阳”
心阳不足常表现为心悸怔仲,咳喘心闷,形寒肢冷,失眠多梦,伴有纳呆少食,中下肢水肿等症状。治疗应振奋心阳,可刺激神门穴。
神门穴位于腕横纹尺侧端,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。刺激此穴能交会心肌气血,振奋心脏的阳气。
中脘穴生“胃阳”
胃阳不足表现为胃脘冷痛,时发时止,喜温喜按,伴有泛吐清水,或不消化食物、食少脘痞、口淡不渴等症状。治疗应温胃补阳,可按中脘穴。
中脘穴位于肚脐与胸骨连线下端的中点,刺激此穴能补充胃中阳气,促进胃动力,改善消化功能。
足三里穴生“脾阳”
脾阳不足常表现为面色萎黄、头晕、唇淡、食少、不消化、腹泻、四肢不温、倦怠等症状。治疗应温补脾阳,可灸足三里穴。
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,外膝眼下3寸(四横指),揉按足三里穴可温补脾阳,增强体力,延年益寿。
涌泉穴生“肾阳”
肾阳亏虚表现为腰膝酸软,畏寒肢冷,尤以下肢为甚,伴有五更泻、浮肿、尿急、夜尿频多等症状。治疗应补肾温阳,可点按涌泉穴。
涌泉穴位于脚底心,第二、三脚趾的趾缝纹头端与脚底连线的前三分之一的凹陷处。刺激此穴,能激发肾经气血,补充肾中阳气。
至阳穴生“背阳”
人的背部阳气不足时,常有背部凉风感,肌肉僵硬等症状。刺激至阳穴可增强背部阳气。
至阳穴位于背部中央,肩胛骨连线的中点,刺激至阳穴有振奋阳气,疏通经络的功效。
疏通穴位最好的方式,一个是艾灸(地火),一个是光疗(天火)。
我们的光神巴德尔,通过瑞士技术模拟了太阳光的全功有益功效,把高密度阳光的能量集中在一个部位,渗透入穴位周围的皮肤,激活穴位,达到生发全身阳气,调理阳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亚健康状态,有明显的扶阳、固本的效果。
扶阳的扶字,清·阮元解释为:《助也》、护也、治也,意指扶有帮助、保护、调节治理之义。而扶阳一词本身就具有宣通、保护、温助、调理阳气,从而使人体阳气宣通、强盛之含义。
阳气是生命的根本。补足阳气,生命之火就会持续不息!